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大学生求职的冲刺阶段,点击以往铜仁的招聘通告,所有的单位几乎清一色地写着“招收本科以上学历”,大专的我,严然显得底气不足、小心翼翼,最后在用人单位的漠视或白眼中讪讪地离开、、、、、、 这促使我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说找工作是一场战役,需要毕业生付出相当大的心血和代价,那么对于出身寒微的大专生们来说则无异于一场残酷的近身肉搏战。 我查阅了一些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根据个人的经验,认为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许多部门的统计数据经常是相互矛盾且令人生疑的),该数据显示: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
我对大学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动机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对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怀疑。本科注重的应该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而专科注重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铜仁的大专生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一个又一个例子说明,专科生就业率不仅不能与本科生相提并论,相反“毕业就失业”的大专生随处可见。另外的一个既成事实是很多追求高学历的人不是用来搞研究,而仅仅是为了增加找工作时的筹码,这对国家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还有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当中,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专家解释大专生就业难的惯常说法就是,专科毕业生既缺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我不否认,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问的是,什么造成了专科生缺乏知识的深度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呢?
在大学呆过的人也都知道,大学老师讲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讲,而串讲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将课程中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挑出来讲讲,然后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时参加考试就行。可见,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实并不大,但就是这短短的五个月,造成了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找工作时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别! 找工作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不管能力区别大不大,本科文凭就是一道门槛,没有一切免谈。 哥弱弱的问一句:“既然专科毕业没单位要,为什么还设立专科学校”? 我相信有很多的大专生,如果你们现在已经走出校园几年或者说刚刚走出校园都有雄志梦想的同时也有满心的迷茫,毕竟对于生活那么陌生,我们难以掌握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感到恐慌,感到无助,于是就有了三种心态,第一种是一心依赖于父母,是百分之百全身心的相信父母一定会为我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第二种就是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不着急,以后可以慢慢发展,实在不行就死掉算了。第三种则是每天苦思冥想,下决心一定要为未来做一个良好的规划,只是觉得规划难以着手。 平台被狭窄化了,缩小化了,有种赶尽杀绝的感觉。既无奈,又得接受这种政策。本来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时,而各地用人单位却暗设门槛,搞成好像专为本科生服务,专科生被落下的状况,那铜仁那么多高职院系的专科生怎么办? 不知道这个帖能否被公开出来,我只是希望,政府、就业、人事部门提供一个可以了解大专生这群最下层的人群心声。 在就业形式相当严峻的情况下,专科生所找到的工作往往与自己的专业和初衷相去甚远,工作的目的也仅是挣钱糊口,但专科生不要就此放弃,并且要尽可能争取每次跳槽能占在一个比原来更高的起点。那种从基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十分正确,但实际情况是,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它反而会抹杀一个人的进取心,许多从基层干起的人,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命运之神看到他们,所以他们永远停留在底层。许多专科生因此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并就此淹没在生活的底层洪流中。 祝福迷茫着的大专生们!走好每一步脚下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