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老兵雷孔武:被历史铭记的英雄
■侯少华
60多年前,他意气风发,投笔从戎,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为民族为国家浴血而战。
如今,在岁月的涤荡之下,他已年近九旬,在苗乡的大山里,幸福安度晚年。他是雷孔武,现年87岁,他应该被历史铭记。
老兵,被历史铭记的英雄
参加“五老”宣讲团
雷老说,他读过两年私塾,在松桃择才小学念过书,1945年考入铜仁中学,1946年离开铜仁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峥嵘岁月,雷老是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少年求学
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本鬼子被赶出了中国,全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刚考入铜仁中学的雷孔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能歌善舞,是班里屈指可数的文艺骨干,表现十分活跃和突出。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雷孔武有幸认识了一位名叫马元熊的人。马元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商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交际很广,经常资助贫困学生,深受进步青年和学生喜欢。
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让雷孔武和马元熊成为“忘年交”。美丽的锦江河畔,历史悠久的中南门古城,芳草碧连天的金滩……留下了他们痛陈时弊、畅想未来的身影。
多年之后,雷孔武才知道马元熊其实是一位“同志”,与一位女青年假扮夫妻,是湖南常德的中共地下党员,在铜仁秘密从事党的工作。
通过不断接触,马元熊非常喜欢雷孔武。认为雷孔武是思想进步、政治可信的先进青年,以至于把他和在铜仁读书的老乡陈平,一同拉进了“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当年雷孔武才15岁。
渴望革命
1946年后,国共关系紧张升级,国民党到处抓壮丁,是走,还是留?雷孔武一度陷入深深的思考。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雷孔武和陈平决定离开学校,去追寻自己心中的信仰。他们找到马元熊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想听听这位沉稳干练长者的意见。
五月的一天,两人带着马元熊写的一张小字条和折断的半截木梳,乘船离开铜仁,前往常德寻找地下党组织。临行前,在山清水秀的锦江河畔,马元熊特地为他拍了一张照片,并语重心长的叮嘱他,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丧失最初的追求与信仰。
心存理想信念,怀揣木梳纸条,经过近两个月的颠沛流离生活,他们终于到达了湖南常德。在车站,他们正在等待“娘家人”来接头时,却突然遭到国民党巡检士兵搜身检查,木梳、纸条和身上所有的东西无一幸免,还好两人机智灵敏,一口咬定是来常德投亲靠友的,才没有遭遇橫祸。扣留三天后,他们被驱离常德,返回途中,不幸在长沙被国民党抓了壮丁,1947年底被送往北平当兵。
老兵,被历史铭记的英雄
雷孔武戎装照
在北平,雷孔武耳闻目睹了国民党的横征暴敛、贪污腐败,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政治信仰。
1948年初,因军官克扣士兵饷银,雷孔武所在排士兵敢怒不敢言。雷孔武勇敢站出来,带领士兵们向当局怒讨“说法”,结果被抓,蹲了整整8个月的大牢,后来得益于陈平的保释,雷孔武才从牢笼里逃出来。
机会终于来了。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雷孔武喜忧掺半,高兴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回归党组织了!同时令他担忧的是,如何才能证明自己是组织的人呢?
在解放军组织的一次“诉苦大会”上,雷孔武一五一十、毫无遗漏的讲解了自己遭遇的经历,充分列举了人证、物证,最后才得到组织认可。之后,雷孔武进入了政训班学习,同时得宜于自己扎实的文化基础,雷孔武担任了政训一班班长。
学习结束后,雷孔武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随大军进入广西,解放了南宁、桂林等大中城市。
1950年1月,第39军奉命北上,7月4日,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 地区驻防。期间雷孔武因表现不错,被派遣到军部参加了3个月的卫生救护知识学习。
朝鲜洗礼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战火一度蔓延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危。
雷孔武所在部队被改编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他在116师347团1营3连任卫生指导员。10月20日,雷孔武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老兵,被历史铭记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场与朝鲜战友金志勇及阿玛妮合影
“作为一名卫生兵,在朝鲜战场不仅仅担负的是医疗救护工作,身挎急救箱,手握钢枪,与敌人拼命的事是时常发生的。”雷老说,那一暮暮惊心动魄的场景历历在目,一个个战友鲜活的面孔无时无刻不在他脑海里晃悠,总是挥之不去。
1950年11月1日,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一个仅有千户人家的小城——云山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之中。这里驻守着南朝鲜军第一师第十二团和自称建军160年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王牌”美骑一师第八团。
16时许,师长汪洋利用南朝鲜第一师的部队与美军骑兵第一师八团进行换防的时间,对敌人发起了进攻。随着五颜六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各种武器发出的声音震荡着云山山谷。紧跟炮火之后,冲锋号响起,志愿军步兵开始向云山发起了冲击。
敌人的机枪疯狂的扫射着,不时有战友中弹,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云山战场。
“战斗开始了,我们的部队保持小组方式,从不同的方向展开攻击,部队瞬间便冲到了美军眼前,美军一下便现了原形,只有挨打逃跑的份。”雷老说,就在部队受到敌人机枪射手的疯狂阻击时,一个名叫张生的士兵绕到这个机枪阵地 的后面,抱住美军的机枪手一起滚下了山崖,像张生这样的英雄,整个志愿军比比皆是。
刺鼻的硝烟夹着震耳欲聋的巨响,整个战场弥漫着死亡气息。看着自己的战友不断负伤,有的被打断了手脚,有的被燃烧弹烧光头发、全身面目全非,有的甚至肠子都露了出来。
任凭子弹“嗖嗖嗖”从耳旁呼啸而过,雷孔武早已忘记了死亡的危险,他和卫生员们手忙脚乱的为受伤的战友包扎着伤口,尽可能从死神手里抢回自己英勇的战友。
“就在抢救第7个受伤战士的时候,我和廖禄佑同时挂了彩。”雷老说,战地条件非常艰苦,经常挨冻受饿,没有屋子住,就是受了伤也只能在战壕里靠着,或防空洞里横七竖八躺着。
雷老说,我们出国第一仗,就歼灭了美军骑兵第1师第8联队,南朝鲜军第1师第12团一部及2个炮兵营、1个战车连大部,毙伤俘敌共2000余人,打出了国威、军威。
11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第39军先在云山以南的明堂洞,上、下九洞地区阻击北犯之敌,后与兄弟部队一起转入反攻追击,收复了平壤及"三八线"地区。12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第39军在高浪浦里以东地段突破敌临津江防线,解放汉城,进占水原,与友军一起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
“上甘岭的山上,总站着金香花;从早晨到黄昏,她在望着北京;我知道在北京,有着她的亲人;当她想起亲人,就会想起北京。”翻阅着雷老几十年前写的诗作,让笔者再次感受到他的侠骨柔情。
老兵,被历史铭记的英雄
雷孔武同志获得的荣誉奖章
1952年10月下旬,第39军接志愿军总部命令,在自己防区发动正面攻击,以策应上甘岭战斗中15军进入战术反击。在一个寒风怒号的黄昏,347团在上甘岭的一侧与敌人交上火,旁边的一个村庄遭到美国佬的炸弹袭击,隆隆炮声中,十几户人家被炸得稀里哗啦,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惨无人道的轰炸还没有结束,硝烟弥漫中,传来忽高忽低呻吟的声音。也可能是医生救死扶伤职业的本能反应,雷孔武和朝鲜战士金志勇冒着枪林弹雨冲了过去。
他们逐一查看了每一户人家,映入眼帘的除了熊熊燃烧的大火,就是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突然,雷孔武隐约听到有小孩的哭声,他们确认是从燃烧的房间里传来的,没来得及多想,迅速脱下外衣,在旁边的水槽里浸一下,随即就钻进了火海。
在屋子灶台的水缸边,雷孔武发现了一个即将被大火吞噬的小孩,旁边躺着的是她惨死的亲人。雷老告诉笔者,她就是金香花,一个年仅8岁的朝鲜小女孩。
说起往事,雷老激情澎湃,如果金香花还活着,应该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回国后,雷孔武千方百计打听过金香花的情况,由于多种原因,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火线营救小孩的事迹,当时在战地被广泛传开,还登上了39军《政治工作通讯》。雷孔武因此荣立了“二等功”,得到当时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的亲自授奖。?
情洒苗乡
雷孔武于1954年回到祖国,1955年4月转业被安排在松桃县乌罗区卫生所,后来辗转到寨英落满乡,直到1978年才调回县疾控中心工作。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松桃县疟疾病、丝虫病滋生漫延。雷孔武作为医疗方面的骨干,自然成了抗击病魔的“排头兵”。一方面他积极为全县抗病救灾培训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他沉下身子亲自到病灾严重地方监测、督促、指导工作。
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西药短缺,雷孔武就经常背着背篓,翻山越岭采草药,熬制成药丸。1983年他被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工作者”荣誉称号。
老兵,被历史铭记的英雄
被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证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离退休后,雷孔武并没有闲下来,他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在县城开设“余热诊所”,尽量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参加各级老年协会,为青年人搞好传、帮、带;出资创办村级墙报,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雷老做事认真负责,为人公道正派,有作为敢担当,在当地很有人缘。”水源村的干部群众这样评价他。
一个老兵就是一本好书,一个老兵就是一部传奇,一个老兵就是一首史诗。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不仅是一位老兵的真实记忆,更是我们家国情怀的写照!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用他们的青春、鲜血、生命和忠诚,铸就了我们民族历史长河中一座永恒的不朽丰碑!
|